戲曲觀眾看什么
責任編輯:王琳 發布日期:2021-09-09
近年來,各類新編劇目層出不窮,而能夠吸引觀眾反復觀看的劇目卻并不多,那么戲曲觀眾走進劇場究竟要看的是什么呢?
近日在天津舞臺上有兩出戲曲格外引人注目。一出是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新編京劇《巾幗英杰》,一出是天津評劇院重新整理排演的傳統評劇《打狗勸夫》。
《巾幗英杰》以佘賽花的一生經歷為線索,從少女時與楊繼業的巧遇,到金沙灘一戰楊繼業碰碑身亡、八郎探母,一直到百歲賀壽。劇中選取了佘賽花人生的幾個重要節點,也是觀眾非常熟悉的故事,將其串聯成線,展現出佘賽花這一巾幗英杰的家國情懷。這出戲從創作之始就是為閆巍量身打造的,在戲中,閆巍從佘賽花少女時代一直演到百歲老人,涵蓋了花旦(閨門旦)、青衣、刀馬旦、老旦四個行當。整出戲的故事情節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,那么這出戲真正吸引觀眾的點在哪里呢?那就是京劇的本體──唱念做打。在這出戲中,充分展示了閆巍的唱功和武功,無論是青衣的唱還是老旦的唱,都唱得中規中矩,韻味十足,閆巍扎實的武功功底,令人眼花繚亂的打出手,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受。同時,劇中扮演楊繼業的盧松以及其他多位年輕演員的唱念表演,都使整出戲呈現出純正的京劇韻味??梢哉f這出戲在近年來眾多的新編劇目中,是票房非常好的一出戲,現場氣氛也異?;鸨?。由此我們也不禁反思,一些新編劇目盡管頻頻獲獎,卻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,而《巾幗英杰》同樣作為一出新編戲,卻能令觀眾心甘情愿地購票觀看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出戲沒有失去京劇的本體,既保留了傳統,又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。
《打狗勸夫》是評劇骨子老戲,不少評劇老藝人都演過這出戲,而且留下了許多經典唱段。這出戲是家庭倫理戲的代表劇目,圍繞一家兩兄弟、兩妯娌展開情節,頌揚了兩個妯娌張氏和桑氏的賢德,提倡兄寬弟忍、和睦相處,同時也提出了不可賭博、慎重交友等做人處事之道。因而雖歷經百年,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。對于這樣一出觀眾熟知的傳統劇目,如何整理改編重新搬上舞臺,同樣是對編導的挑戰。新整理的《打狗勸夫》基本保持了傳統戲的原貌,保留了原劇中的經典唱段,只在個別唱詞上做了改動,修改了一些唱段中為合轍押韻而講不通的水詞,比如原唱中“與人方便自己方”改成了“勝似那雪中送炭暖心房”。評劇擅唱,因此一出戲唱腔能否吸引人至為關鍵。劇中張氏、桑氏的唱腔都保留了天津評劇大口落子的演唱特點,張氏的唱腔偏李金順李派,桑氏的唱腔是地道的劉翠霞劉派的唱腔,這對于評劇觀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。同時,兄弟倆無論是發生沖突還是互相逗趣,都演得詼諧幽默,從而使這出戲笑點頻頻。該劇廣告一出,在公演前十天的時候,演出票就已全部售罄。彩排的時候,一些外地的戲迷慕名而來。演出當天,劇場內座無虛席,側面也站滿了觀眾,整場演出笑聲、掌聲、喝彩聲此起彼伏,不少沒能買到票的觀眾紛紛詢問何時再演。
在前一段天津戲曲演出市場較為冷清的情況下,這兩出戲帶熱了戲曲演出市場。這兩出戲,有兩個共同特點。一是兩出戲都尊重了本劇種的規律,貼合了本劇種觀眾的審美心理;二是兩出戲都沒有繁雜的舞美,僅以簡單的背景詮釋環境,既大氣又不失美感,特別是不影響演員的表演空間,同時也極大地節省了創作經費。過去有句老話:“座兒(指觀眾)看什么?看玩意兒(指唱念做打的功夫)!”這兩出戲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,在主題思想積極向上的前提下,戲曲觀眾看什么?看唱念做打,看演員的功夫,看戲曲的本體呈現。這是值得編劇、導演深思的課題。
責任編輯:耿娟(QL0009)
源自:天津日報
近日在天津舞臺上有兩出戲曲格外引人注目。一出是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新編京劇《巾幗英杰》,一出是天津評劇院重新整理排演的傳統評劇《打狗勸夫》。
《巾幗英杰》以佘賽花的一生經歷為線索,從少女時與楊繼業的巧遇,到金沙灘一戰楊繼業碰碑身亡、八郎探母,一直到百歲賀壽。劇中選取了佘賽花人生的幾個重要節點,也是觀眾非常熟悉的故事,將其串聯成線,展現出佘賽花這一巾幗英杰的家國情懷。這出戲從創作之始就是為閆巍量身打造的,在戲中,閆巍從佘賽花少女時代一直演到百歲老人,涵蓋了花旦(閨門旦)、青衣、刀馬旦、老旦四個行當。整出戲的故事情節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,那么這出戲真正吸引觀眾的點在哪里呢?那就是京劇的本體──唱念做打。在這出戲中,充分展示了閆巍的唱功和武功,無論是青衣的唱還是老旦的唱,都唱得中規中矩,韻味十足,閆巍扎實的武功功底,令人眼花繚亂的打出手,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受。同時,劇中扮演楊繼業的盧松以及其他多位年輕演員的唱念表演,都使整出戲呈現出純正的京劇韻味??梢哉f這出戲在近年來眾多的新編劇目中,是票房非常好的一出戲,現場氣氛也異?;鸨?。由此我們也不禁反思,一些新編劇目盡管頻頻獲獎,卻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,而《巾幗英杰》同樣作為一出新編戲,卻能令觀眾心甘情愿地購票觀看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出戲沒有失去京劇的本體,既保留了傳統,又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。
《打狗勸夫》是評劇骨子老戲,不少評劇老藝人都演過這出戲,而且留下了許多經典唱段。這出戲是家庭倫理戲的代表劇目,圍繞一家兩兄弟、兩妯娌展開情節,頌揚了兩個妯娌張氏和桑氏的賢德,提倡兄寬弟忍、和睦相處,同時也提出了不可賭博、慎重交友等做人處事之道。因而雖歷經百年,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。對于這樣一出觀眾熟知的傳統劇目,如何整理改編重新搬上舞臺,同樣是對編導的挑戰。新整理的《打狗勸夫》基本保持了傳統戲的原貌,保留了原劇中的經典唱段,只在個別唱詞上做了改動,修改了一些唱段中為合轍押韻而講不通的水詞,比如原唱中“與人方便自己方”改成了“勝似那雪中送炭暖心房”。評劇擅唱,因此一出戲唱腔能否吸引人至為關鍵。劇中張氏、桑氏的唱腔都保留了天津評劇大口落子的演唱特點,張氏的唱腔偏李金順李派,桑氏的唱腔是地道的劉翠霞劉派的唱腔,這對于評劇觀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。同時,兄弟倆無論是發生沖突還是互相逗趣,都演得詼諧幽默,從而使這出戲笑點頻頻。該劇廣告一出,在公演前十天的時候,演出票就已全部售罄。彩排的時候,一些外地的戲迷慕名而來。演出當天,劇場內座無虛席,側面也站滿了觀眾,整場演出笑聲、掌聲、喝彩聲此起彼伏,不少沒能買到票的觀眾紛紛詢問何時再演。
在前一段天津戲曲演出市場較為冷清的情況下,這兩出戲帶熱了戲曲演出市場。這兩出戲,有兩個共同特點。一是兩出戲都尊重了本劇種的規律,貼合了本劇種觀眾的審美心理;二是兩出戲都沒有繁雜的舞美,僅以簡單的背景詮釋環境,既大氣又不失美感,特別是不影響演員的表演空間,同時也極大地節省了創作經費。過去有句老話:“座兒(指觀眾)看什么?看玩意兒(指唱念做打的功夫)!”這兩出戲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,在主題思想積極向上的前提下,戲曲觀眾看什么?看唱念做打,看演員的功夫,看戲曲的本體呈現。這是值得編劇、導演深思的課題。
責任編輯:耿娟(QL0009)
源自:天津日報